图书介绍

茶香 茶味 茶道【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茶香 茶味 茶道
  • 陈龙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25560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00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210页
  • 主题词:茶叶-文化-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茶香 茶味 茶道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寻茶:探寻茶的足迹12

茶成一饮的渊源12

神农氏尝百草遇茶12

“茶”字的由来和历史演变14

“茶”字的由来14

“茶”字的历史演变14

茶之故乡——中国15

茶源自何处15

客来敬茶是中国的传统16

茶在中国的历史沿革17

饮用方式的沿革:从咀嚼到煮饮再到冲饮17

制作方式的沿革:从蒸青到炒青18

茶叶形态的沿革:从紧压茶到散茶19

茶叶种类的沿革:从绿茶发展到七大茶系20

我国当今茶叶产区分布22

西南茶区22

江南茶区23

华南茶区24

江北茶区25

茶中自有思想在26

儒家思想:中庸和谐26

道家宇宙观:清静无为26

佛家本心:净心自悟26

茶人修养的最高境界:精行俭德27

专题 神秘的茶马古道28

茶马古道的历史变迁28

茶马古道的三条主路29

茶马古道的“血液”——马帮29

第二章 制茶:千工万序成就一盏好茶32

茶树的生长与采摘32

茶树的形态32

茶树的组成33

茶树的种植条件34

采茶时机——天时34

茶的种类35

不发酵茶35

部分发酵茶35

全发酵茶35

影响成茶品质的十大因素36

地理环境36

茶树品种36

树龄36

施肥情形36

采摘情况36

季节36

气候37

时辰37

制造37

储存37

茶叶的制作工序38

绿茶的制作工序38

红茶的制作工序39

乌龙茶的制作工序39

黑茶的制作工序41

白茶的制作工序41

黄茶的制作工序41

专题 茶叶的储藏方法42

塑料袋、铝箔袋贮存法42

金属罐贮存法42

冰箱贮存法42

暖水瓶贮存法43

干燥剂贮存法43

第三章 鉴茶:一叶一芽总关情46

历史悠久的清香绿茶46

西湖龙井46

大佛龙井48

洞庭碧螺春50

南京雨花茶52

庐山云雾54

黄山毛峰56

太平猴魁58

六安瓜片60

千岛玉叶62

安吉白茶64

恩施玉露66

信阳毛尖68

峨眉竹叶青70

崂山绿茶72

享誉世界的浪漫红茶74

正山小种74

金骏眉76

政和工夫78

坦洋工夫79

祁门红茶80

滇红工夫81

宁红工夫82

川红工夫83

九曲红梅84

英德红茶85

绿叶红镶边的浓香乌龙茶86

安溪铁观音86

黄金桂88

永春佛手89

武夷山大红袍90

武夷水仙92

凤凰单枞94

冻顶乌龙96

阿里山乌龙98

独具陈香的醇厚黑茶100

普洱散茶100

六堡茶102

普洱沱茶104

七子饼茶105

老班章106

普洱金瓜贡茶107

茯砖茶108

千两茶109

偶然天成的淡雅黄茶110

君山银针110

蒙顶黄芽112

霍山黄芽114

清清白白的鲜醇白茶116

白毫银针116

白牡丹118

贡眉119

花香满溢的绚丽花茶120

福州茉莉花茶120

碧潭飘雪122

工艺花茶124

专题茶的选购与收藏126

从内质来挑选126

从价格来挑选126

安化黑茶的收藏127

普洱茶的收藏127

第四章 茶香:美器优水,烹制一壶好茶130

茶具的风情130

紫砂茶具130

瓷质茶具130

玻璃茶具130

金属茶具130

竹木茶具130

因茶而异选茶具131

因地制宜选茶具131

“发烧友”必备的茶具清单132

茶道六用132

随手泡133

盖碗133

公道杯133

品茗杯133

闻香杯133

过滤网和滤网架133

盖托134

茶荷134

茶巾134

养壶笔134

嗜茶者的紫砂情结135

陶中奇葩紫砂壶135

如何选购紫砂壶136

如何使用和保养紫砂壶137

宜茶之水138

古人的泡茶用水138

乾隆皇帝“荷露煮茗”138

妙玉雪水煎茶138

现代人的泡茶用水139

泡茶的艺术140

泡茶的讲究140

泡茶的技艺141

品茶的艺术142

品茶之“三乐”“四妙”142

不可不知的品茶待客礼仪143

不同器皿的泡茶法144

紫砂茶壶泡法144

玻璃杯泡法146

盖碗泡法148

飘逸杯泡法150

不同场合的泡茶法152

居家轻松泡茶152

旅行泡茶154

办公室简单易行泡茶156

专题 残茶物尽其用160

第五章 茶味:茶中自有真滋味160

察颜观色闻香品味160

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160

茶宜静品162

享受悠闲下午茶163

在清幽中慢慢品味164

居家茶室规划164

将茶香寄情于山水间165

茶饮也能成方子166

解乏消困茶166

健脑醒神茶167

利咽护嗓茶168

明目养眼茶169

舒缓减压茶170

健脾养胃茶171

暖胃奶茶饮172

美容养颜茶173

专题 茶叶的保健功效174

茶是现代人的“福茶”174

各类茶叶的主要保健功效175

第六章 茶道:舌尖悟道只因茶178

壶里乾坤还需“品”178

喝茶是感官和心灵的双重享受178

体味茶的珍鲜馥烈179

从品茶汤到斗茶习俗的演变179

斗茶胜负的标准179

饮茶风尚的传播180

中国范围内的传播180

世界范围内的传播181

各民族茶风茶俗182

蒙古族的咸奶茶182

藏族的酥油茶182

苗族、侗族的打油茶182

维吾尔族的奶茶与香茶183

回族罐罐茶184

土家族擂茶184

傣族、拉祜族的竹筒香茶184

白族三道茶185

中国茶道186

中国茶道的起源186

坚实的思想核心——和187

必经的修习之道——静187

愉悦的心灵享受——怡188

茶道的终极追求——真188

日本茶道189

环境要求189

品饮要求189

日本茶道“四谛”190

从“品”到“悟”的三重超脱境界191

饮茶就是品味人生191

三重超脱境界具体内涵191

品茶的终极追求——天时、地利、人和192

茶中的“天时”192

茶中的“地利”192

茶中的“人和”192

专题繁荣茶道文化的功臣:陆羽和卢仝193

陆羽——唐·茶圣193

卢仝——唐·茶仙193

附录194

名优绿茶品质特征与品评要素评分表194

乌龙茶品质特征与品评要素评分表195

工夫红茶品质特征与品评要素评分表196

黑茶品质特征与品评要素评分表197

白茶品质特征与品评要素评分表198

黄茶品质特征与品评要素评分表199

花茶品质特征与品评要素评分表2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