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我国核能发展的再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我国核能发展的再研究
  • 中国工程院“我国核能发展的再研究”项目组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39408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78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398页
  • 主题词:核电工业-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我国核能发展的再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综合篇3

我国核能发展的再研究项目综合概要报告3

一、我国核能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指导方针3

二、当前我国核能发展急需解决的若干重要问题5

三、我国核能可持续和长远发展的相关问题9

专题篇17

第1篇 内陆核电厂及核能发展中的几个重要安全、环境问题17

摘要17

第1章 福岛核事故的经验教训及滨海核电厂的安全性20

1.1 福岛核事故的主要特征和国际社会的响应21

1.1.1 福岛核事故的主要特征22

1.1.2 福岛核事故的辐射照射水平和影响22

1.1.3 国际社会对福岛核事故的响应24

1.2 对我国核电安全现状的基本评价28

1.2.1 我国运行和在建核电厂的安全改进28

1.2.2 我国核电厂地震海啸安全性分析29

1.2.3 我国核电厂防洪能力评估35

1.2.4 我国现有核电厂安全性综合评估36

1.2.5 安全改进的领域和措施37

1.2.6 新建核电厂的安全要求38

1.3 关于加强我国核能安全的建议39

1.3.1 管理领域39

1.3.2 技术领域41

1.4 结论42

第2章 内陆核电厂的安全及环境问题44

2.1 总论44

2.1.1 核电是我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44

2.1.2 我国核电发展的厂址资源44

2.1.3 世界内陆核电发展概况45

2.1.4 核电厂周围的人口分布46

2.1.5 内陆核电厂的大气弥散因子47

2.2 我国内陆核电厂所考虑的主要安全要素48

2.2.1 核电厂自然灾害抵抗力分析48

2.2.2 长江流域的气候水文特点48

2.2.3 内陆核电所需要考虑的安全要素49

2.3 内陆核电厂对洪水的抵抗力分析50

2.3.1 核电厂防洪设计标准与三峡电站校核标准相当50

2.3.2 核电厂的设计基准洪水位考虑了洪水和溃坝的叠加51

2.3.3 规划中的三座内陆核电厂的厂址条件51

2.4 内陆核电厂对干旱的抵抗力分析53

2.4.1 干旱不构成对核电安全的冲击性威胁53

2.4.2 内陆核电厂的用水安全有保障53

2.5 内陆核电厂正常运行状态的环境影响是可接受的54

2.6 事故工况下,内陆核电厂放射性污染是可控的55

2.7 结论55

第3章 内陆核电厂液态流出物的放射性近零排放57

3.1 放射性废液管理的技术路线57

3.2 液态流出物放射性近零排放的概念58

3.2.1 零排放和近零排放58

3.2.2 放射性近零排放59

3.3 液态流出物放射性近零排放评估59

3.3.1 液态流出物为解控排放,对居民产生的辐射剂量通常低于天然水体中和非核工业排放水中放射性物质产生的辐射剂量59

3.3.2 与普通工业放射性排放量的比较60

3.3.3 液态流出物解控水平评估61

3.3.4 近零排放定量指标评估62

3.3.5 与长江水系本底水平比较63

3.4 美国内陆核电厂液态流出物排放控制64

3.4.1 排放管理规定和排放限值64

3.4.2 内陆核电厂实际排放情况65

3.5 液态流出物近零排放的措施66

3.6 结论68

第4章 严重事故工况下内陆核电厂放射性污染可控69

4.1 核电厂发生严重事故的可能性很低69

4.2 严重事故对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影响69

4.2.1 历史上三起严重事故的影响69

4.2.2 核电厂的环境风险分析70

4.2.3 内陆核电厂的环境影响评估70

4.2.4 我国核电厂的严重事故环境影响分析——以彭泽核电厂为例71

4.3 严重事故工况下的水资源保护72

4.3.1 福岛核事故的放射性废水处理经验72

4.3.2 严重事故工况下废水量的估算72

4.3.3 严重事故工况下确保水资源安全的应急预案73

第5章 关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的中等深度处置75

5.1 放射性废物中等深度处置75

5.1.1 放射性废物实施分类处置75

5.1.2 我国放射性废物处置现状76

5.1.3 放射性废物的中等深度处置77

5.2 中放废物中等深度处置是国际发展趋势78

5.2.1 中等深度处置对象78

5.2.2 工程概念和主要进展78

5.3 结论83

5.3.1 我国存在较大量需要中等深度处置场处置的放射性废物83

5.3.2 我国开展放射性废物中等深度处置具有很强的必要性84

5.3.3 我国应加快中等深度处置工程的落实85

第6章 利用快堆嬗变次锕系核素的战略研究86

6.1 我国核能发展战略86

6.2 具有分离-嬗变功能的燃料循环模式87

6.3 我国嬗变策略研究89

6.3.1 我国核能发展技术路线89

6.3.2 快堆嬗变技术特点90

6.3.3 快堆嬗变情景分析91

6.4 快堆嬗变路线图93

6.4.1 总体思路93

6.4.2 “三步走”的路线图93

6.5 结论94

第7章 核安保发展及对策研究96

7.1 引言96

7.2 核安保情况概述97

7.2.1 核安保概念97

7.2.2 核安保组成及特征97

7.3 国际核安保现状99

7.3.1 国际社会和IAEA的核安保体系框架99

7.3.2 美国核安保情况100

7.3.3 其他国家核安保情况101

7.4 我国核安保现状分析及与国际的对比分析103

7.4.1 我国核安保现状分析104

7.4.2 与国际核安保的对比分析107

7.5 结论109

第2篇 核电技术发展和展望113

摘要113

第8章 我国核能发展的战略定位116

8.1 发展核电产业是在新形势下保持和提高国家核战略地位及核能力的需要116

8.2 进一步发展核电有助于我国能源安全116

8.3 进一步发展核电产业有助于改善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117

8.4 加强核能科技研究,不断创新,从核电大国进到核电强国118

第9章 核电需在安全高效的方针下,实现规模化、批量化的发展120

9.1 安全标准120

9.2 核电经济性121

9.3 核电必须立足于自主发展124

9.4 核电出口状态124

第10章 内陆核电建设应该关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125

10.1 内陆核电建设的必要性125

10.2 核电站废水排放标准125

第11章 实现核燃料的增殖和核能利用的循环经济129

11.1 积极安排下一代和未来核电快中子增殖堆的科研开发129

11.2 我国快堆发展的规划129

11.3 压水堆-快堆匹配能为国家提供核电发展的情景131

11.4 重视核燃料循环建设和核废物最终处置133

第12章 乏燃料后处理及核废料处置问题135

12.1 加快商用后处理厂的建设135

12.2 高放废物的处置135

第13章 开展核科技前沿研究,保持核科技上的领先地位137

13.1 高温气冷堆技术路线图137

13.2 熔盐堆技术路线图138

13.3 ADS(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反应堆)139

13.4 超临界水堆139

13.5 结论139

第14章 我国核电产业下一步发展中需解决的问题140

第3篇 我国核电发展支撑能力评估145

摘要145

第15章 支撑能力评估148

15.1 铀资源支撑能力评估148

15.2 核燃料循环支撑能力评估152

15.3 核电研发设计支撑能力评估155

15.4 核电设备制造支撑能力评估158

15.5 核电工程建设支撑能力评估161

15.6 人才支撑能力评估163

第16章 经济性评估167

16.1 国外核电经济性比较分析167

16.1.1 国外核发电成本比较分析168

16.1.2 国外三代核电工程造价分析173

16.2 我国核电经济性比较分析174

16.2.1 我国二代核电的经济性175

16.2.2 三代核电的经济性问题177

16.3 影响核电厂经济性的因素177

16.4 主要结论180

第4篇 关于我国核电发展的战略建议185

摘要185

第17章 我国核电发展战略及政策187

17.1 “安全稳步规模发展核电战略”应作为基本战略观点坚定执行187

17.2 我国核电顶层发展政策和安全政策的最新进展192

17.3 国际核电发展动态193

第18章 我国核能发展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197

18.1 我国对福岛核事故的响应197

18.2 我国近期核能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198

第19章 新建核电的安全标准199

19.1 我国现行法规标准已是全球核电站的最高安全标准199

19.2 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吸取205

19.3 实际消除大规模放射性释放的解读建议207

第20章 内陆核电站的安全问题213

20.1 福岛放射性废水泄漏的经验教训213

20.2 在发生堆熔事故条件下防止放射性废水对水域的污染215

20.3 进一步加强核电站水环境的安全评价216

第21章 关于推进我国自主研发第三代核电的建议218

第22章 我国核电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问题220

附录A 钠冷快堆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22

A1 快堆主要技术特征222

A2 国际快堆发展简介226

A3 我国快堆技术发展简介233

A4 国外和我国闭式核燃料循环简况242

A5 我国快堆发展的规划248

A6 高放废物后处理和长寿命核废物的嬗变技术253

附录B 高温气冷堆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55

B1 世界高温气冷堆发展概况255

B2 我国高温堆发展现状259

B3 高温气冷堆核能发电261

B4 高温气冷堆工艺热应用分析267

B5 高温气冷堆核能制氢293

附录C 熔盐堆和钍铀燃料循环技术发展320

C1 熔盐堆基本特征和发展目标320

C2 熔盐堆的工程可行性和关键技术发展需求分析325

C3 基于熔盐堆的钍铀循环328

附录D 商用乏燃料后处理技术发展研究报告333

D1 分项概述333

D2 分项总体技术方案342

D3 进度计划347

D4 社会和经济效益349

附录E 核电厂放射性废物处置研究报告351

E1 我国核电厂放射性废物概况351

E2 国外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场353

E3 我国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存在的问题353

E4 对我国的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管理的建议354

附件1 放射性废物处置简介355

附件2 国外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场358

附件3 我国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现状360

附录F 自主研发先进核电技术调研报告362

F1 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开发情况362

F2 技术路线融合情况363

F3 总体技术路线363

F4 核电非能动系统试验装置374

F5 方案评价376

参考文献3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