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药药剂学基础 含中药炮制学基础【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药药剂学基础 含中药炮制学基础
  • 果德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750672402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07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22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药药剂学基础 含中药炮制学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基础化学部分1

第一章 相平衡1

第一节 基本概念1

一、相1

二、组分1

三、独立组分数1

四、自由度2

五、相律2

第二节 水的相图2

第三节 二组分液-液平衡体系3

第四节 二组分气-液平衡体系4

一、理想溶液4

二、Raoult定律——理想溶液的蒸气压4

三、蒸馏与精馏5

四、水蒸气蒸馏6

第五节 分配定律及其应用7

一、分配定律7

二、分配定律的应用——萃取7

第二章 化学动力学9

第一节 基本概念9

一、化学反应速度的表示方法9

二、化学反应速度的测定10

三、反应机理的含义10

第二节 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11

一、反应级数和反应速度常数11

二、一级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及其特征11

三、零级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及其特征12

第三节 反应级数的确定13

一、尝试法13

二、图解法13

三、半衰期法13

四、微分法13

第四节 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14

第五节 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15

一、溶剂的极性对反应速度的影响15

二、溶剂的介电常数对反应速度的影响15

三、离子强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15

四、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15

第六节 光化反应16

第三章 表面现象17

第一节 表面积现象17

一、表面张力17

二、Gibb’s吸附等温式17

三、溶液表面张力常用测定方法18

第二节 表面积与表面自由能18

一、表面积18

二、表面Gibb’s自由能18

第三节 铺展与润湿19

一、液体的铺展19

二、固体的润湿21

第四节 溶液表面吸附层结构22

第五节 表面活性剂23

一、亲水亲油平衡值23

二、胶团的形成及临界团浓度24

三、Kafft点和昙点25

四、表面活性剂的药理作用和毒性26

第六节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27

一、润湿与去润湿作用27

二、乳化与破乳28

三、发泡与消沫28

四、增溶作用29

五、去垢作用29

第四章 胶体溶液30

第一节 分散体系30

一、分散体系的概念30

二、分散系的分类30

第二节 溶胶的特征31

一、多相性31

二、高度分散性31

三、聚结不稳定性31

第三节 溶胶的制备与净化31

一、分散法31

二、凝聚法32

三、溶胶的净化33

第四节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33

一、布朗运动33

二、扩散34

三、沉降34

第五节 溶胶的电学性质34

一、电动现象34

二、溶胶粒子带电的原因35

三、双电层与溶胶微粒的结构35

四、ζ电位或动电位35

第六节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36

一、溶胶的稳定性36

二、溶胶的聚沉36

第七节 高分子溶液37

一、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37

二、高分子化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38

三、高分子溶液的基本性质38

第二篇 中药药剂单元操作基础40

第五章 粉碎与筛析40

第一节 粉碎40

一、粉碎40

二、粉碎的基本原理40

三、粉碎的方法41

四、粉碎机械43

第二节 筛析45

一、筛析45

二、筛析的工艺与器械46

第三节 微粉学47

一、微粉学的概念47

二、微粉的特性48

第四节 防尘与除尘52

一、防尘的意义和措施52

二、除尘的方法与设备52

第六章 提取与分离54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类型和性质54

一、生物碱54

二、苷类56

三、醌类56

四、香豆素和木脂类57

五、黄酮类化合物58

六、强心苷59

七、皂苷59

八、萜类和挥发油60

九、有机酸61

十、氨基酸、蛋白质和酶62

十一、多糖62

十二、鞣质63

第二节 中药化学成分与疗效及浸出的关系63

一、有效成分63

二、辅助成分63

三、无效成分64

四、组织成分64

第三节 浸提原理64

一、植物性药材的浸提原理64

二、动物性药材的浸提原理64

三、浸提时应注意的问题65

第四节 常用的浸提方法与设备66

一、煎煮法66

二、浸渍法67

三、渗漉法68

四、回流法70

五、水蒸气蒸馏法70

六、超临界流体提取法71

第五节 常用的分离方法和设备72

一、沉降分离法72

二、离心分离法72

三、滤过分离法73

第六节 常用的精制方法与设备74

一、水提醇沉淀法(水醇法)74

二、醇提水沉淀法(醇水法)76

三、絮凝沉降法76

四、大孔树脂精制法76

第七章 浓缩与干燥77

第一节 浓缩77

一、浓缩的基本原理与注意事项77

二、浓缩方法与设备78

第二节 干燥82

一、干燥的基本原理与影响因素82

二、干燥的方法与设备83

三、干燥设备的选择87

第八章 灭菌法89

第一节 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89

一、F与F0值在灭菌中的意义与应用89

二、物理灭菌法91

三、化学灭菌法92

四、无菌操作法93

第二节 空气洁净技术及其应用93

一、常用净化设备94

二、洁净级别划分95

三、各种药品生产环境的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95

第三篇 药剂检验基础97

第九章 药剂常用检验方法97

一、相对密度测定法97

二、水分测定法98

三、浸出物测定法99

四、鞣质含量测定法100

五、挥发油测定法100

六、崩解时限检查法101

七、融变时限检查法103

八、溶出度测定法104

九、释放度测定法107

十、含量均匀度检查法108

十一、片剂脆碎度检查法109

十二、最低装量检查法110

十三、热原检查法110

十四、细菌内毒素检查法111

第四篇 中药制剂概述113

第十章 液体药剂113

第一节 概述113

一、含义与特点113

二、分类113

第二节 真溶液型液体药剂113

一、溶液剂113

二、芳香水剂与露剂114

第三节 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114

一、分类114

二、胶体溶液的制备114

第四节 混悬液型液体药剂114

一、影响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稳定性的因素114

二、混悬液的稳定剂115

三、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115

第五节 乳浊液型液体药剂115

一、常用乳化剂115

二、乳化剂的选用要点115

三、乳剂的稳定性116

四、乳剂的制备116

第六节 液体药剂的矫臭与矫味116

一、甜味剂116

二、芳香剂116

三、胶浆剂116

第七节 质量要求与检查117

一、液体药剂的质量要求117

二、液体药剂的质量检查117

第十一章 浸出药剂与胶剂118

第一节 概述118

一、含义与特点118

二、分类118

第二节 制备方法118

一、制备工艺118

二、制备的注意事项119

第三节 质量要求与检查119

第十二章 散剂与丸剂121

第一节 概述121

一、含义与特点121

二、分类121

第二节 制备方法122

一、制备工艺122

二、制备的注意事项122

第三节 质量要求与检查123

一、散剂123

二、丸剂123

第十三章 硬胶囊剂、颗粒剂与片剂124

第一节 概述124

一、含义与特点124

二、分类124

第二节 制备方法125

一、制备工艺125

二、制备的注意事项125

三、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26

第三节 质量要求与检查127

一、硬胶囊剂127

二、颗粒剂127

三、片剂127

第十四章 外用膏剂与栓剂128

第一节 概述128

一、含义与特点128

二、分类128

三、外用膏剂和栓剂中药物的吸收及影响因素128

第二节、制备方法129

一、基质129

二、制备工艺129

第三节 质量要求与检查130

一、外用膏剂130

二、栓剂130

第十五章 软胶囊剂与滴丸剂131

第一节 概述131

一、软胶囊剂的含义与特点131

二、滴丸剂的含义与特点131

第二节 制备方法131

一、软胶囊剂131

二、滴丸剂131

第三节 质量要求与检查132

一、软胶囊剂132

二、滴丸剂132

第十六章 注射剂与滴眼剂133

第一节 概述133

一、含义与特点133

二、分类133

三、热原133

第二节 制备方法134

一、注射剂134

二、输液剂与血浆代用液136

三、滴眼剂136

第三节 质量要求与检查137

一、注射剂137

二、滴眼剂137

第十七章 丹药138

第一节 概述138

一、含义与特点138

二、分类138

第二节 制备方法138

一、原料138

二、制备工艺138

第三节 质量要求与检查138

一、性状138

二、鉴别139

三、含量测定139

第十八章 气雾剂140

第一节 概述140

一、含义与特点140

二、分类140

三、气雾剂的吸收140

第二节 制备方法141

一、气雾剂的组成141

二、气雾剂的制备141

第三节 质量要求与检查141

第五篇 典型品种解析142

第十九章 典型品种解析142

一、复方碘口服溶液142

二、薄荷水142

三、金银花露142

四、炉甘石洗剂142

五、石灰搽剂143

六、液状石蜡乳剂143

七、复方扶芳藤合剂143

八、止喘灵口服液144

九、单糖浆144

十、儿康宁糖浆144

十一、益母草膏144

十二、舒筋活络酒145

十三、藿香正气水145

十四、当归流浸膏145

十五、颠茄浸膏146

十六、避瘟散146

十七、九一散146

十八、蛇胆川贝散147

十九、维血宁颗粒147

二十、小青龙颗粒147

二十一、山楂泡腾颗粒148

二十二、葛根汤颗粒剂148

二十三、黄葵胶囊148

二十四、十滴水软胶囊148

二十五、香连丸148

二十六、牛黄解毒丸149

二十七、六味地黄丸149

二十八、苏冰滴丸149

二十九、精制冠心片149

三十、舒胸片150

三十一、牛黄解毒片150

三十二、冠心丹参片150

三十三、安胃片150

三十四、徐长卿软膏151

三十五、老鹳草软膏151

三十六、狗皮膏152

三十七、伤湿止痛膏152

三十八、复方蛇床子栓153

三十九、驱蛲栓154

四十、止喘灵注射液154

四十一、鱼腥草注射液154

四十二、清热解毒注射液155

四十三、正清风痛宁注射液155

四十四、珍珠明目滴眼液155

四十五、复方丹参气雾剂156

第二十章 计算举例157

一、球磨机的转速计算157

二、乙醇浓度的换算157

三、水提醇沉淀法中加醇量的计算157

四、丸剂起模用粉量的计算157

五、片重计算158

六、栓剂置换值计算158

七、冰点降低数据法计算等渗调节剂用量159

八、氯化钠等渗当量法计算等渗调节剂用量159

九、一级反应的药物有效期计算159

十、一级反应的药物半衰期计算160

第六篇 中药炮制学基础161

第二十一章 概述161

一、概述161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161

第二十二章 炮制与临床疗效164

一、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164

二、炮制与临床疗效164

三、炮制对药性的影响165

第二十三章 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166

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目的166

一、制毒166

二、增效167

第二节 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167

一、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168

二、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168

三、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168

四、炮制对含鞣质类药物的影响169

五、炮制对含有机酸类药物的影响169

六、炮制对含油脂类药物的影响169

七、炮制对含树脂类药物的影响169

第二十四章 炮制品的质量要求与贮藏保管170

第一节 炮制品的质量要求170

一、外观质量要求170

二、内在质量要求170

第二节 贮藏保管170

一、常见的变异现象170

二、保管的方法171

第二十五章 净制172

第一节 清除杂质172

第二节 分离和去除非用药部位172

一、分离药用部位172

二、去除非用药部位172

第三节 其他加工174

一、碾捣174

二、制绒174

三、拌衣174

四、揉搓174

第二十六章 切制175

第一节 切制前水处理175

一、常用水处理的方法175

二、药材软化程度的检查方法175

第二节 饮片的类型选择原则及切制方法175

一、饮片的类型175

二、选择原则175

三、切制方法176

第三节 饮片的干燥方法176

一、自然干燥176

二、人工干燥176

第四节 影响饮片质量的因素176

第二十七章 炒法177

第一节 清炒法178

一、炒黄178

二、炒焦180

三、炒炭181

第二节 加辅料炒法181

一、麸炒181

二、米炒182

三、土炒182

第三节 烫法183

一、砂烫183

二、蛤粉烫184

三、滑石粉烫184

第二十八章 炙法185

第一节 酒炙法185

第二节 醋炙法186

第三节 盐炙法187

第四节 姜炙法188

第五节 蜜炙法189

第六节 油炙190

第二十九章 煅法191

第一节 明煅法191

第二节 煅淬法191

一、煅淬的原理192

二、注意事项192

第三节 扣锅煅法193

一、炒炭与煅烧的区别193

二、注意事项193

第三十章 蒸、煮、?法194

第一节 蒸法194

一、分类194

二、注意事项194

第二节 煮法195

一、分类196

二、注意事项196

第三节 ?法197

第三十一章 复制法199

第三十二章 发酵、发芽法200

第一节 发酵法200

第二节 发芽法201

第三十三章 其他制法202

第一节 煨法202

第二节 制霜法202

一、去油制霜法203

二、渗析制霜法203

三、升华制霜法204

四、煎煮制霜法204

第三节 提净法204

第四节 水飞法205

第五节 干馏法206

参考文献2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