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知识产权法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知识产权法学
  • 宁立志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730704513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95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616页
  • 主题词:政治思想史-中国-古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知识产权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法3

第一节 知识产权概述3

第一编 知识产权法总论3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4

二、知识产权的性质15

三、知识产权的特征16

第二节 知识产权法概述21

一、知识产权法的概念21

二、知识产权法的地位22

第二章 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则和体系24

第一节 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则24

一、概述24

二、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则26

一、知识产权法的历史发展42

第二节 知识产权法的历史发展和体系42

二、我国知识产权法的体系45

第三章 知识产权法律关系47

第一节 知识产权法律关系概述47

第二节 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要素49

一、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主体49

二、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客体52

第二编 著作权法63

第四章 著作权和著作权法63

第一节 著作权和著作权法概述63

一、著作权的概念和特征63

二、著作权制度的起源和发展65

一、我国的著作权法68

第二节 著作权法68

二、保护著作权的国际条约和协议70

第五章 著作权的客体71

第一节 作品概述71

一、作品的概念71

二、作品的特征72

第二节 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74

一、文字作品74

二、口述作品74

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75

四、美术、建筑作品77

五、摄影作品78

七、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79

六、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79

八、计算机软件80

九、民间文学艺术作品81

十、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81

第三节 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82

一、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82

二、不适宜用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82

第六章 著作权的主体84

第一节 著作权主体概述84

一、著作权主体84

二、我国著作权法所规定的主体86

第二节 著作权的归属88

一、合作作品的著作权88

二、职务作品的著作权89

四、委托作品的著作权91

三、汇编作品的著作权91

五、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93

六、美术作品的著作权94

七、匿名作品的著作权94

八、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95

九、计算机软件作品的著作权95

十、外国作品在中国的著作权95

第七章 著作权的内容97

第一节 著作人身权97

一、概述97

二、发表权98

三、署名权99

四、修改权100

第二节 著作财产权101

五、保护作品完整权101

一、复制权102

二、发行权103

三、出租权103

四、展览权104

五、表演权104

六、放映权105

七、广播权106

八、信息网络传播权106

九、摄制权107

十、改编权107

十一、翻译权108

十二、汇编权108

十三、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109

一、著作权取得的条件110

第八章 著作权的取得和保护期限110

第一节 著作权的取得110

二、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111

第二节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111

一、著作权保护期限的一般原则111

二、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113

第九章 邻接权115

第一节 邻接权概述115

一、邻接权的概念115

二、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116

第二节 表演者的权利116

一、表演者和表演者权116

二、表演者的主要权利117

三、表演者的义务119

一、录音录像制作者的权利120

第三节 录音录像制作者的权利120

二、录音录像制作者的主要义务121

第四节 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122

一、广播组织和广播组织权122

二、广播组织的主要义务122

第五节 出版者的权利123

一、出版者的权利124

二、出版者的主要义务125

第十章 著作权的利用和转移126

第一节 著作权的许可使用126

一、著作权许可使用的概念126

二、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主要条款127

一、概念129

三、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普通条款129

第二节 著作权的转让129

二、著作权转让合同的主要条款131

第三节 著作权的转移131

一、著作人身权的转移131

二、著作财产权的转移131

第十一章 著作权的限制133

第一节 著作权的合理使用133

第二节 著作权的法定许可使用和强制许可使用136

一、著作权法定许可使用136

二、著作权强制许可使用137

第一节 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及其民事、行政、刑事责任139

一、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侵权行为139

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和执法措施139

二、侵犯著作权的民事责任140

三、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侵权行为141

四、侵犯著作权的刑事责任142

第二节 法律措施143

一、证据保全143

二、过错推定的运用144

第十三章 著作权的行政管理和集体管理145

第一节 著作权的行政管理145

第二节 著作权的集体管理146

一、概述146

二、我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147

一、专利制度的起源153

第一节 专利制度的沿革153

第十四章 专利法概述153

第三编 专利法153

二、专利制度的发展阶段154

三、专利制度的国际化155

第二节 中国专利制度155

一、近、现代立法思想和专利制度155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专利立法157

三、我国两次修改专利法的主要内容158

第三节 专利制度的理论根据163

一、自然权利论163

二、权利契约论164

三、社会发展论164

四、报酬论164

第四节 专利制度的特征165

一、相对的垄断性166

二、绝对的公开性167

第五节 专利法与专利权169

一、专利法169

二、专利与专利权169

第十五章 专利权的客体173

第一节 发明173

一、发明的概念和特征173

二、发明的种类175

三、发明分类的法律意义177

第二节 实用新型177

一、实用新型的概念和特征177

二、实用新型与发明的比较179

第三节 外观设计180

三、保护实用新型专利的意义180

一、外观设计的概念和特点181

二、外观设计与实用新型、商标和作品的比较182

第十六章 专利权的主体184

第一节 发明创造人185

一、发明创造人的概念和条件185

二、发明创造人的分类185

三、发明创造人的权利186

第二节 专利申请人与专利申请权人187

一、专利申请人187

二、专利申请权人192

一、专利权人的概念195

第三节 专利权人195

二、专利权人与发明创造人、专利申请人、专利申请权人的关系196

第十七章 获得专利权的实质条件197

第一节 消极条件197

一、违反国家法律的发明创造197

二、违反社会公德或者妨碍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198

三、依法不被授予专利权的其他智力成果198

第二节 积极条件202

一、新颖性202

二、创造性208

三、实用性211

四、新颖性或独创性213

五、适用性和美感性215

六、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215

第一节 申请216

第十八章 获得专利权的程序216

一、申请的原则217

二、申请专利应提交的文件221

第二节 审查与授权225

一、审查程序225

二、我国专利法的具体规定226

三、授权229

第三节 异议和诉讼229

一、申请人对驳回专利申请请求复审和起诉230

二、其他人对专利权的授予不服而请求无效宣告和起诉230

第四节 专利的国际申请232

一、中国单位和个人向外国申请专利232

二、外国单位或个人在中国申请专利235

第一节 专利权的内容238

第十九章 专利权的内容和实施238

一、专利权人的权利239

二、专利权人的义务244

第二节 专利权的实施245

一、许可他人实施245

二、转让专利权246

第三节 专利权的限制248

一、时间效力的限制248

二、地域范围的限制249

三、强制许可和计划许可249

四、不被视为侵权的行为251

第四节 专利权的终止254

一、不按照规定缴纳年费255

二、专利权人以书面形式声明放弃专利权255

一、界定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原则256

第一节 专利权保护范围的界定256

第二十章 专利权的法律保护256

二、我国专利法的有关规定257

第二节 侵犯专利权行为的构成259

一、受侵害的专利权必须是有效的专利权259

二、侵权行为人必须有生产经营目的260

三、侵权行为人的行为没有得到专利权人的许可260

四、侵权行为的客体属于专利权保护的范围260

第三节 侵犯专利权行为的表现262

一、理论上的分类263

二、法律上的规定264

第四节 专利权的民事法律保护266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和主要形式266

二、专利侵权民事诉讼的管辖、时效和特别举证责任268

第一节 商标概述275

一、商标的概念和构成要素275

第四编 商标法275

第二十一章 商标法律制度概说275

二、商标的分类282

三、商标与相关标记287

四、商标的作用或功能293

第二节 商标法概述294

一、商标法律制度的起源与发展294

二、商标法的调整对象和基本原则300

三、商标法律制度的基本理念305

第二十二章 商标权的主体和客体308

第一节 商标权的主体308

一、关于商标权主体的法律规定308

二、商标权主体的种类310

三、商标权主体的范围311

第二节 商标权的客体313

一、商标权客体的构成条件313

二、商标权客体的范围323

第二十三章 商标权334

第一节 商标权的概念和特点334

一、未注册商标权的概念和特点334

二、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概念和特点335

第二节 商标权的取得336

一、商标权的取得制度336

二、商标专用权的取得程序338

第三节 商标权的内容和限制351

一、商标权的内容351

二、商标权的限制359

三、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有效期限和续展361

第四节 商标权的终止362

一、因注销而终止363

二、因撤销而终止363

第二十四章 商标管理365

第一节 商标管理概述365

一、商标管理的概念和意义365

二、我国商标管理机关和商标管理体制366

第二节 商标使用管理367

一、注册商标的使用管理367

二、未注册商标的使用管理370

三、驰名商标的使用管理371

四、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的使用管理371

一、商标标识印制管理的概念和意义372

第三节 商标标识的印制管理372

二、商标标识印制管理的内容373

三、违反商标标识印制管理的法律责任373

第二十五章 商标权的保护375

第一节 商标权保护的理论基础和意义375

一、商标权保护的理论基础375

二、保护商标权的意义375

第二节 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范围和商标侵权行为的种类376

一、注册商标权的保护范围376

二、商标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和种类377

第三节 商标侵权行为的法律救济380

一、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纠纷的处理方式380

二、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临时措施和诉前证据保全382

三、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法律责任384

第五编 其他知识产权保护391

第二十六章 商业秘密391

第一节 商业秘密概述391

一、商业秘密的概念391

二、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392

三、商业秘密的范围394

四、商业秘密与专利395

第二节 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397

一、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特点397

二、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方式398

三、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399

四、侵犯商业秘密的法律责任401

一、商号的概念403

第一节 商号403

第二十七章 商号403

二、相关概念的辨别404

三、商号的选定405

第二节 商号权概述406

一、商号权的概念和特征406

二、商号权的效力范围407

三、商号权的内容408

四、商号权的性质409

第三节 商号权的转让410

一、商号权转让的特征410

二、商号权转让与营业转让411

第四节 商号的保护412

一、民法对商号权的保护412

三、商号权的转让与债务的承担412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其他商号利益的保护413

三、行政法对商号的保护414

第二十八章 地理标志415

第一节 地理标志概述415

一、地理标志415

二、地理标志权417

三、地理标志保护的意义418

四、地理标志与相关概念的区别419

第二节 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421

一、地理标志的国际保护421

二、地理标志的国内法保护模式424

三、我国对地理标志的保护425

一、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概述428

第一节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428

第二十九章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428

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保护模式430

第二节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432

一、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概述432

二、布图设计权的主体434

三、布图设计权的客体435

四、布图设计权的取得方式435

五、布图设计权的内容及期限436

六、布图设计权的限制436

七、布图设计的保护438

一、植物新品种的概念439

二、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历史沿革439

第一节 植物新品种概述439

第三十章 植物新品种439

三、我国保护植物新品种的立法441

第二节 植物新品种权441

一、植物新品种权的概念441

二、植物新品种权的获取条件442

三、植物新品种权的内容和限制443

四、植物新品种权的归属444

第三节 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和审批445

一、申请445

二、品种权的审查和批准446

第四节 植物新品种权的期限、终止和无效447

一、期限447

二、终止447

三、无效447

一、植物新品种权的临时保护448

第五节 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448

二、擅自商业化利用他人授权品种繁殖材料的法律责任449

三、假冒授权品种的法律责任449

四、销售授权品种未使用其注册登记的名称的法律责任450

五、品种权争议的处理450

第三十一章 反不正当竞争法451

第一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451

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特征452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其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455

第二节 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不正当竞争行为459

一、市场混淆行为459

二、虚假标示行为464

三、虚假宣传行为467

四、商业诋毁行为468

五、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470

第三十二章 网络知识产权保护471

第一节 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保护的新问题471

一、著作权客体的扩张471

二、著作权内容的发展474

三、网络中的著作权侵权行为478

第二节 网络环境中商业标记保护的新问题481

一、域名的性质481

二、域名冲突的具体类型及解决途径482

三、网络中的商标隐性侵权486

第三节 网络环境中专利保护的新问题487

一、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487

二、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488

三、网络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490

第六编 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493

第三十三章 国际知识产权法概述493

第一节 国际知识产权法定义和分类493

一、国际知识产权法定义493

二、国际知识产权法分类494

第二节 国际知识产权法主体494

一、国家494

二、国际组织494

三、自然人和法人497

第三节 国际知识产权法渊源498

一、国际法渊源498

二、国内法渊源504

一、国民待遇原则505

第四节 国际知识产权法基本原则505

二、最惠国待遇原则507

三、独立保护原则508

四、国际优先权原则509

五、禁止知识产权滥用原则511

第三十四章 国际工业产权法515

第一节 《巴黎公约》515

一、法律状态515

二、公约背景516

三、公约内容517

第二节 国际专利法524

一、《专利合作条约》524

二、《专利法条约》528

三、《国际承认用于专利程序的微生物保存布达佩斯条约》530

四、《国际专利分类斯特拉斯堡协定》531

一、《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及其议定书533

第三节 国际商标法533

二、《商标法条约》537

第四节 国际工业品外观设计法539

一、《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保存海牙协定》539

二、《建立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分类洛迦诺协定》542

第三十五章 国际版权和邻接权法545

第一节 国际版权法545

一、《伯尔尼公约》545

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550

第二节 国际邻接权法554

一、《保护表演者、录音制作者与广播组织国际公约》554

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公约》556

一、法律状态560

第三十六章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560

第一节 概述560

二、协议背景561

第二节 实体性保护规范563

一、版权564

二、邻接权566

三、商标567

四、地理标志570

五、工业品外观设计572

六、专利574

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拓扑图)584

八、未披露信息587

主要参考文献590

后记5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