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法问题与争鸣 第7辑【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刑法问题与争鸣 第7辑
  • 于志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 ISBN:780107579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15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2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刑法问题与争鸣 第7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刑法基础理论研究1

犯罪客体本体论:法益说及其基本分析&魏东2

一、存在论者关于犯罪客体本体论的分歧2

二、法益犯罪客体之存在根据4

三、法益理论本体论上存在的挑战与悖论6

四、法益理论之价值观13

论作为正当化事由的自助行为——兼论刑法正当化事由与民法中正当化事由的关系&时延安25

一、自助行为的概念与性质26

二、自助行为的构成要件28

三、自助行为的过限与刑事责任34

犯罪末遂若干问题研究&曾粤兴37

一、犯罪未遂的理论与实践概述37

二、对现有观点的梳理39

隔时犯罪时间确立问题探讨&郦毓贝60

一、有关隔时犯的犯罪时间的学说及评价60

二、我国刑法中隔时犯的犯罪时间及其追诉时效起算标准,原则上应当坚持行为主义67

论立功&袁登明74

一、立功的概念与特征74

二、立功成立的条件77

三、立功构成的认定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85

四、立功的处遇——如何对立功的犯罪分子进行处罚91

二、刑法各论热点问题研究99

斡旋受贿罪研究&邹志宏100

一、斡旋受贿罪的概念100

二、斡旋受贿罪的客体106

三、斡旋受贿罪的客观方面111

四、斡旋受贿罪的主体128

五、斡旋受贿罪的立法重构131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研究&周雪艳134

引言134

二、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定性143

三、指使逃逸致人死亡行为的处理159

结论170

毒品犯罪中警察圈套与居间行为的理论评价&于志刚174

一、警察圈套:利用特情人员查获的毒品犯罪案件的定性174

二、再论毒品犯罪中居间行为的定性179

三、比较刑法185

被害人承诺比较研究&杜强186

一、概述187

二、被害人承诺的刑法效果190

三、被害人承诺的本质197

四、被害人承诺的成立要件201

五、推定的承诺214

六、被害人承诺相关问题218

危险犯若干问题比较研究&王志祥226

一、危险犯的概念228

二、危险犯与相关概念的关系245

持有型犯罪比较研究&冯英菊264

第一部分 中外持有型犯罪的立法概况264

一、外国刑事立法中的持有型犯罪264

二、中国刑事立法中的持有型犯罪266

三、中外的立法比较研究267

第二部分 外国刑法理论关于持有的研讨282

一、英美学者关于“持有”行为的理论探讨272

二、大陆刑法理论关于持有的认识277

三、比较结论279

第三部分 我国刑法学界关于持有型犯罪的研究现状279

一、持有280

二、持有型犯罪285

四、外国刑法291

构成要件的价值性特征&[日]西原春夫·丁相顺译 张凌校292

序言292

一、构成要件的记述要素与规范要素293

二、社会适当行为与构成要件该当性297

三、不作为犯与构成要件该当性302

四、过失犯与构成要件该当性306

结语309

加拿大宪法对其刑事司法制度的影响&曾朝晖315

一、宪法和权利与自由宪章对于刑事立法与司法权的影响318

二、权利与自由宪章对刑事司法制度的影响320

犯罪本质问题研究——对德日刑法中犯罪本质理论的批判性重构&郭泽强331

一、犯罪本质与法益侵害说、规范违反说332

二、法益侵害说与规范违反说的困境335

三、忠信否认理论初探339

当代英国监狱设施内的行刑社会化实践&翟中东 孙霞346

一、将“促进罪犯回归社会“纳入监狱行刑目的与目标体系中348

二、设置开放性监狱350

三、规定暂予释放制度351

四、在合理范围内最大程度地运用假释352

五、增进罪犯与社会的联系354

六、在罪犯教育中考虑罪犯回归社会的需要355

七、社会参与对罪犯的矫治355

八、组织末成年参加社区服务356

九、开展释前帮助356

十、出狱后的帮助358

五、工具栏:中英文对照标准罪名表361

标准罪名表(编纂修订版)3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