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荒原”之风 T.S.艾略特在中国【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荒原”之风 T.S.艾略特在中国
  • 董洪川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7810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28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39页
  • 主题词:艾略特,T.S.-人物研究;艾略特,T.S.-影响-新诗-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荒原”之风 T.S.艾略特在中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T.S.艾略特:开启英美现代派诗风的大师13

第一节 西方现代派文学:历史文化背景与思想艺术特征13

1.现代派文学的边界14

2.现代化:现代派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18

2.1 社会背景18

2.2 文化思潮背景20

2.3 文学发展背景23

3.现代派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征25

3.1 思想特征25

3.2 艺术特征29

第二节 艾略特与20世纪初英美诗歌31

1.艾略特与维多利亚后期诗歌32

2.艾略特与意象派36

2.1 艾略特与休姆37

2.2 艾略特与庞德38

第三节 继承与创新:艾略特的创作与诗歌理论45

1.艾略特的生活和思想历程45

2.艾略特的创作51

2.1 《杰·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及其他51

2.2 《荒原》57

2.3 《四个四重奏》65

3.艾略特的诗歌理论68

小结74

第二章 T.S.艾略特在中国的译介76

第一节 西学东渐与西方现代派文学传入中国76

1.西学东渐与国人观念的改变76

2.西学东渐与社科及文学翻译79

2.1 西学东渐与社科翻译79

2.2 西学东渐与“我化”的文学翻译81

3.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传入82

3.1 “五四”对待传统的态度82

3.2 “五四”时期对待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态度83

3.3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传入84

第二节 艾略特在中国的译介88

1.三四十年代的艾略特译介89

1.1 叶公超:“一位T.S.Eliot的信徒”90

1.2 赵萝蕤:《荒原》译介第一人93

1.3 30年代其他期刊译介情况95

1.4 瑞恰慈、温德、燕卜荪等与艾略特在中国的传播99

1.5 《杰·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和《四个四重奏》的译介101

2.“新时期”的艾略特译介103

2.1 拨乱反正:《荒原》译介先行103

2.2 一诗多译:艾略特名作译介成为亮点104

2.3 裘小龙与《四个四重奏》105

2.4 其他译介106

3.文化语境与文学译介:艾略特译介反思109

3.1 “迟到”的艾略特110

3.2 译介艾略特:中国新诗发展的需要111

3.3 艾略特译介策略分析114

3.3.1 三四十年代的译介策略115

3.3.2 “新时期”的译介策略116

第三节 艾略特名诗《情歌》和《荒原》汉译研究119

1.文学翻译是文学接受119

2.《情歌》三个汉译本比较121

2.1 理解、阐释与“误读”121

2.2 译者的主体性129

3.《荒原》翻译:接受语境与译者接受134

3.1 接受语境135

3.2 译者接受137

3.2.1 译出原作的“情致”138

3.2.2 译出原作语言风格140

3.2.3 翻译中的“误读”142

小结145

第三章 T.S.艾略特研究在中国147

第一节 三四十年代的艾略特研究148

1.叶公超:开启中国艾略特研究之风149

2.赵萝蕤与《荒原》研究155

3.其他研究157

3.1 期刊译介文章中的艾略特157

3.2 中国文学理论研究中的艾略特159

3.2.1 再引叶公超159

3.2.2 “九叶”理论家眼里的艾略特160

第二节 新时期的艾略特研究163

1.早期研究165

2.中期研究171

2.1 研究概述171

2.2 裘小龙:艾略特开一代诗风174

2.3 艾略特作品研究176

2.4 艾略特诗论研究179

2.5 艾略特比较研究184

3.后期研究185

3.1 张剑的《艾略特与英国浪漫主义传统》185

3.2 蒋洪新的《走向〈四个四重奏〉——T.S.艾略特的诗歌艺术研究》190

3.3 蒋洪新的《英诗的新方向——庞德、艾略特诗学理论与文化批评研究》191

3.4 其他研究193

第三节 艾略特研究反思196

1.西方艾略特研究状况196

2.反思之一:研究范围与宽度200

3.反思之二:研究视角与方法202

4.反思之三:如何解读《荒原》205

5.反思之四:文化语境与文学研究208

小结209

第四章 “荒原”意识:T.S.艾略特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211

第一节 艾略特与“新月派”214

1.艾略特“到来”之前的中国新诗214

2.新月派概况215

3.徐志摩的《西窗》与艾略特的《序曲》216

4.孙大雨的《自己的写照》与《荒原》218

5.新月派理论家与艾略特221

5.1 叶公超:从艾略特寻找理论资源221

5.2 闻一多:从《荒原》获得灵感223

第二节 艾略特与中国“现代派”226

1.现代派概况226

2.现代派期刊与艾略特228

3.现代派诗人与艾略特231

3.1 卞之琳:与艾略特“不无共鸣”231

3.2 何其芳:“带有艾略特的影子”235

3.3 戴望舒与《荒原》第一个汉译本236

4.“荒原意识”与“智性化”诗歌238

4.1 现代派诗人的“荒原意识”239

4.2 现代派诗人的“智性化”诗歌追求245

第三节 艾略特与“九叶诗派”251

1.“九叶诗派”概况252

2.历史的选择:“九叶”与艾略特的渊源关系253

3.《诗创造》、《中国新诗》与艾略特261

4.“九叶”诗人:T.S.艾略特的“私淑者”264

5.新诗现代化:接受“以艾略特为核心的现代西洋诗的影响”265

6.“九叶”诗歌批评家:参照艾略特的理论标准272

7.艾略特对“九叶”诗人创作的影响276

7.1 字句与意象276

7.2 诗歌主题278

7.3 诗歌观念与技巧282

8.“融合中外诗艺”与艾略特的“中国化”288

小结293

结语296

主要参考文献304

附录一 T.S.艾略特重要生平事件与著作年表314

附录二 T.S.艾略特作品中译本及国内艾略特研究主要论著目录317

后记326

热门推荐